招生热线:

淮阴工学院2020年五年一贯制高职“专转本”招生简章

2022-04-30
作者: 时间:2020-04-30 
 
淮阴工学院2020年五年一贯制高职“专转本”
 
招生简章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0年五年一贯制高职(高师)“专转本”工作的通知》(苏教学函〔2020〕4号)精神,我校2020年继续开展选拔优秀五年一贯制高职学生转入本科学习(以下简称专转本)的工作,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招生工作原则,现将我校2020年五年一贯制“专转本”招生考试工作具体实施办法公布如下:
 
     一、选拔对象及报名条件
 
   (一)选拔对象
 
     列入省普通招生计划、经市招生部门按规定程序正式录取在本省各类学校的五年一贯制高职的五年级在籍注册学生,经所在学校按要求推荐,均可参加普通高校“专转本”选拔。
 
   (二)报名条件
 
     1.思想品德好,遵纪守法,身体健康;
 
   2.所学专业符合我校专业的要求;
 
   3.修完学校教育教学计划规定内容,达到毕业要求,能正常毕业;
 
   二、招生专业、计划及要求(院校代码:1342)
 





 
  三、报名及审核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0年五年一贯制高职(高师)“专转本”工作的通知》精神,报名及审核相关事宜为:
 
  (一)报名时间:2020年5月6日至5月14日
 
   (二)程序
 
     1.推荐学校公布省有关通知,并将通知要求及我校招生简章传达到符合条件的每一个学生;
 
2.推荐学校在考生自愿报名的基础上,经班主任推荐,系部初审后上报学校,由学校审定推荐名单;
 
  3.学校确定推荐名单后,在学校官网公示五天;
 
  4.公示无异议的学生信息报送我校。
 
   (三)报名
 
     采用网上报名。符合报名条件的学生登录“江苏省五年一贯制专转本报名系统”(网址:https://wnzzzb.jseea.cn/),进行网上报名。对照《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进行网上报名,具体报名流程详见网站说明。考生须对报考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如因考生本人填报及核对有误而对录取产生的不利影响,由考生本人负责。每名学生只能填报一所本科院校的相关专业及是否服从志愿。  
 
  (四)审核
 
    推荐学校使用学校账号登陆 “江苏省五年一贯制专转本报名系统”,对报名学生是否符合报名条件进行资格审核,并汇总报名信息。系统审核截止时间为5月19日。推荐学校于5月26日前将加盖学校公章推荐报名汇总表报送我校。
 
  四、考试安排
 
   (一)考试科目
 
    考试科目共三门,分别为:
 
    英语:为省统考科目;
 
    专业科目一: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专业科目二: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相关专业的专业考试科目及参考教材见下表(各科目考试大纲见附件):
 
 
  (二)考试时间
 
  考试时间:2020年6月14日
 
   (三)考试费标准
 
根据省财政厅、物价局核定的标准,每位考生报名费10元,统考费每科45元,参加考试的学生每人共交纳考试费145元。
 
(四)考试组织工作
 
具体考试组织工作,根据疫情防控情况另行通知。
 
   五、录取政策
 
  录取工作由省教育厅负责,在学校招生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进行,本着德、智、体全面衡量的原则,制定录取办法。省教育厅统一划定英语最低录取分数线后,我校按考试累计总分(含加分)从高到低顺序确定拟录取考生名单(总分相同情况下按专业课总分高者优先录取,专业课总分还相同则按专业课单科成绩高分者优先录取。市场营销专业看管理学基础成绩、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看数字电子技术成绩、秘书学专业看大学语文成绩)。于6月24日前报省教育考试院,经省教育厅审核后确定录取名单,我校发录取通知书。
 
    学生在校期间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与所报专业相关、行业共认的专业技能大赛,全国比赛前二十名或二等奖及以上获得者、省级比赛前十名或一等奖获得者,且获得参加选拔资格的学生,享受我校加分政策。其中,全国比赛前十名、省级比赛前三名,在累计考试总分时加10分照顾分,上述其他获奖同学在累计考试总分时加5分照顾分,多次获奖者不累计加分。学生获奖证书和相关文件复印件加盖学校印章后在报名时提交给我校审核。
 
     六、转入和培养
 
  (一)“专转本”新生凭专科毕业证书和录取通知书等材料到我校办理入学手续,未取得专科毕业证书的“专转本”学生,我校不予办理入学手续。“专转本”学生统一转入本科三年级学习。省教育厅对符合条件的学生进行注册,并办理相关学籍变更手续。
 
  (二)“专转本”学生学费与我校同专业学生实行相同标准。
 
  (三)我校根据五年一贯制生源情况和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特点,确定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单独组建班级,制定和实施教学计划、单独组织教学、单独进行教学评价,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七、学籍管理与就业
 
  (一)“专转本”学生,由推荐院校和我校按照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转出和接收手续。
 
  (二)“专转本”学生不得转专业和转学。
 
  (三)“专转本”学生除国家和省有明确规定的,享受与我校本科生同等待遇。“专转本”学生毕业证书内容要按照国家规定填写。
 
  (四)“专转本”学生毕业时,按国家有关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政策执行。
 
     八、监督机制
 
我校将严格选拨程序,加强过程管理,学校监察处对考试录取工作进行监督,监督和投诉电话:0517-83559298。
 
九、办学地点
 
淮阴工学院枚乘路校区(江苏省淮安市经济开发区枚乘东路1号)
 
淮阴工学院北京路校区(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北京北路89号)
 
(具体校区划分参照每年新生“专转本”报到须知)
 
十、学校简介
 
淮阴工学院为江苏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坐落于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故乡、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淮安市。学校始建于1958年,2000年升格为本科高校,201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项目试点单位;是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试点高校。
 
  学校现有枚乘路、北京路、萧湖三个校区,校园占地2560亩,校舍面积67万平方米。设有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交通工程学院、管理工程学院、商学院、数理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应用技术学院、体育教学部、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等20个教学单位,66个本科专业。在校全日制研究生、本科生、留学生21000余人。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着力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300余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560余人、博士540余人;硕士生导师200余人,其中企业导师84人;全职引进长江学者、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专家4人,双聘国家杰青等高端人才90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获批“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特聘教授”“省外专百人”“省产业教授”等人才项目10人,省“333工程”“青蓝工程”“六大人才高峰”等人才培养对象近200人次;省级优秀教学科技创新团队8个。
 
  学校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统筹推进学科专业一体建设与研究生培养工作。现有国家级卓越计划试点专业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省“十三五”重点(培育、建设)学科5个,省品牌专业3个,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等4个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建有国家级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等多个国家级平台;省级实验教学及科研平台32个,实现学科专业省级以上平台的全覆盖。获批江苏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省级研究生工作站30个,其中优秀研究生工作站3个。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彰显具有“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敬业乐群的协作精神”相融合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色。学校是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单位。获批国家级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示范点、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江苏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入选中国高校创新创业联盟“百城千校”首批试点计划、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联盟副理事长单位、苏台青年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理事长单位。近3年,学生以第一发明人授权专利近200项,在挑战杯、创青春、互联网+、全国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丰硕、成绩喜人,2018年,学生创新创业团队首次问鼎“创青春”国赛金奖。毕业生年均考研达线率保持在25%以上,就业率在97%以上,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得到“素质高、干得好、后劲足”的社会评价。
 
  学校推进政产学研深度合作,不断增强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能力。近5年,学校共承担国家级、省级以上科研项目30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309件,荣获国家科技发明奖1项、省部级奖24项、市厅级奖212项;教师发表SCI(E)、EI、SSCI、CSSCI等收录论文1259篇,其中多篇科研成果登上《Physics Reports》等国际顶级期刊,10余篇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及新华文摘等全文转载。高教研究所获评“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苏北发展研究院获批“省级重点培育智库”并作为首批智库入选中国智库索引来源库100强。2018年以来,学校大力实施“1111”科技服务淮安经济社会发展工程,先后与淮安市各县区建立紧密型合作联盟,签订合作项目1400余项,科研合作经费近1.37亿元,实现省技术转移分中心在淮安市各县区的全覆盖。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持续提高国际合作与交流水平。先后与美、加、英、日等国家及台湾地区40余所高校建立了常态交流合作关系,赴国(境)外交流师生年均百余人,有来自法国、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37个国家留学生210人,并长期聘请国(境)外专家学者来校任教讲学。获批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项、教育部对台教育交流项目1项,省外国专家工作室2个。与法国洛林大学、日本长崎综合科学大学、泰国西那瓦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项目,并已有博士研究生顺利毕业。
 
  学校获评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高等教育学籍学历管理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省和谐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示范高校、江苏省语言文字工作示范校、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优秀研究生招生单位、江苏单位先进保卫组织集体二等功等荣誉称号。
 
  新时代,新目标,新征程。淮阴工学院将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校第三次党代会的战略部署,秉承“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校训,弘扬“明德尚学、自强不息”的淮工精神,聚焦立德树人,锐意改革创新,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上一篇:淮阴工学院2019年五年一贯制高职“专转本”考试录取章程
下一篇:淮阴工学院2021年五年一贯制高职“专转本”招生简章

联系我们

咨询热线

首页 电话 录取查询 预约来校

录取查询

预约来校